济宁学院后勤管理与基建处水电应急保障方案
一、总则
1.目的
为确保济宁学院教学、科研、生活等各项工作的正常秩序,及时、有效地应对水电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特制定本应急保障方案。
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济宁学院校内所有区域的水电供应系统突发故障或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
3.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优先满足基本生活用电用水需求。
(2)快速反应原则: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水电故障,能够迅速组织抢修,恢复供应。
(3)协同配合原则:后勤管理与基建处内部各科室以及与学校其他相关单位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4)预防为主原则:加强水电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巡检,提高预防能力,降低故障发生率。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指挥小组
组长:刘忠建
副组长:赵家凯
成员:王月磊、张涛、侯庆康
主要职责:
(1)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全校水电应急保障工作。
(2)研究制定应急决策和措施,下达应急指令。
(3)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2.水电抢修组
组长:王月磊
成员:张涛、侯庆康、赵福佳、李树华、张景良、路坦、魏效辉、鲍爱伟
主要职责:
(1)负责水电故障的现场抢修工作,及时排除故障,恢复水电供应。
(2)配备专业抢修工具和应急设备,确保抢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3)对抢修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故障原因、抢修过程、所用时间等,事后形成报告交至应急指挥小组。
3.物资保障组
由侯庆康负责。
主要职责:
(1)负责储备和调配水电抢修所需的物资、材料,确保物资充足供应。
(2)建立物资库存台账,实时掌握物资储备情况,及时补充短缺物资。
(3)负责应急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随时可用。
4.信息联络组
由王月磊承担。
主要职责:
(1)负责与学校各部门、师生员工的信息沟通,及时发布水电故障信息、抢修进展及恢复供应时间等。
(2)收集师生反馈意见,向应急指挥小组汇报,以便及时调整应急措施。
(3)负责与校外水电供应部门、专业维修单位等保持联系,必要时请求支援。
三、应急响应流程
1.故障报告
(1)校内水电设施一旦出现故障,发现人员应立即向维修中心值班电话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故障发生地点、故障现象、初步判断故障类型等详细信息。
(2)维修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核实情况,并在 5 分钟内将故障信息上报至应急指挥小组。
2.应急启动
(1)应急指挥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评估故障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根据应急预案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通知各应急工作小组迅速到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3.现场抢修
(1)水电抢修组在接到指令后,携带必要的工具和设备,迅速赶赴故障现场。
(2)到达现场后,首先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断电、断水、设置警示标识等,防止事故扩大。
(3)对故障进行详细勘查,确定故障原因,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实施抢修。在抢修过程中,如遇到困难或需要支援,及时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
4.物资调配
(1)物资保障组根据抢修组的需求,迅速调配所需的物资、材料至故障现场。确保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得因物资短缺延误抢修进度。
(2)如储备物资不足,及时联系供应商紧急采购或协调从其他渠道调配。
5.信息发布
(1)信息联络组通过校园广播、校内网络、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师生员工发布水电故障信息、抢修进展情况以及预计恢复供应时间等,每30分钟更新一次信息,确保师生了解情况,稳定情绪。
(2)同时,设立专门的咨询电话,解答师生的疑问,收集反馈意见。
6.恢复供应
(1)水电抢修组完成抢修任务后,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确保水电供应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2)经测试无误后,逐步恢复水电供应,并通知信息联络组向全校发布恢复供应信息。
(3)抢修组对故障原因、抢修过程、所用物资等进行详细记录,形成书面报告交至应急指挥小组,应急指挥小组组织对本次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不同类型水电故障应急处置措施
1.停电故障
(1)若属校内配电室故障:抢修组立即赶赴配电室,检查变压器、开关柜、配电柜等设备运行情况,判断故障原因。如为设备过载跳闸,在排除过载原因后,进行合闸送电;如为设备损坏,迅速组织更换或维修损坏部件。若故障导致部分区域停电,优先保障教学区、学生生活区、食堂等重点部位的应急照明供电,可启用应急发电设备,确保师生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2)若属校外供电线路故障:信息联络组及时与供电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故障原因、停电范围和预计恢复供电时间,及时切换备用高压供电线路,并向应急指挥小组汇报。在校内做好师生的解释工作,维持基本秩序。密切关注供电部门抢修进度,待外线恢复供电后,及时切换校内供电系统,恢复正常供电。
2.停水故障
(1)若属校内供水管网破裂:抢修组迅速确定漏水点,关闭相关阀门,进行止水抢修。如为小型管道破裂,采用快速抢修接头或补漏材料进行修复;如为大型管道损坏,制定抢修方案,组织开挖、更换管道等工作。在抢修期间,启用校内备用水源,如蓄水池、水箱等,优先保障食堂、学生宿舍等生活用水需求。
(2)若属校外供水故障:信息联络组与自来水公司联系,了解停水原因、停水时间和恢复供水计划,向全校师生通报情况。组织人员加强对校内储水设施的管理和调配,合理分配用水,延长储水使用时间。同时,做好节水宣传工作,引导师生节约用水。待外线供水恢复后,密切关注校内管网压力变化,逐步恢复各区域供水,检查有无二次漏水等情况。
五、应急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
(1)组建一支业务熟练、技术精湛的水电应急抢修队伍,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建立应急值班制度,确保在水电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迅速投入抢修工作。
2.物资保障
(1)储备充足的水电维修材料、配件,如电线、电缆、管材、管件、开关、阀门、灯泡等,以及常用的抢修工具,如电焊机、电钻、扳手、管钳等。
(2)配备应急发电设备、照明设备、抽水设备等,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试运行,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3)建立物资管理台账,详细记录物资的出入库情况,定期盘点库存,及时补充短缺物资。
3.技术保障
(1)加强水电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鼓励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2)收集整理水电设施设备的技术资料、图纸,建立技术档案,为应急抢修提供技术支持。
(3)与专业的水电维修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遇到疑难故障或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获得技术支援。
4.通讯保障
(1)确保水电维修中心值班电话、应急指挥小组成员手机等通讯设备畅通,24 小时有人值守。
(2)建立校内水电应急通讯群组,方便各应急工作小组之间及时沟通信息、协调工作。
六、后期处置
1.事故调查与评估
应急处置结束后,由后勤管理与基建处组织对水电事故的原因、性质、影响范围、损失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应急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学校领导。
2.设施设备修复与完善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损坏的水电设施设备进行全面修复或更新改造,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水电供应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对校内水电供应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举一反三,查找潜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应急物资补充与更新
物资保障组按照物资储备标准,结合本次应急处置物资消耗情况,及时补充和更新水电应急物资,确保物资储备充足、完好。
4.预案修订与完善
根据事故调查评估结果以及学校发展变化情况,适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预案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七、培训与演练
1.培训
(1)定期组织水电应急抢修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包括水电技术知识、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应急处置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2)开展面向全校师生员工的水电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水电应急避险常识,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2.演练
(1)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水电应急演练,模拟不同类型的水电故障场景,检验和提高各应急工作小组的协同配合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2)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进行修订完善。
八、附则
1.本方案由济宁学院后勤管理与基建处负责解释。
2.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修订,以最新版本为准。
济宁学院后勤管理与基建处